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

建築概論--真實的時間

真實的時間


一如蔡明亮帶給我們的,真實而確切的一支菸的時間,我們在這座校園裡活動的每一分、每一秒,都是真實且被我們確切感受到的。

在日復一日的往返於女生宿舍及建築系館之間,存在著大約十分鐘的步行時間,而那段路程我即便是什麼都不想,也仍會不經意的留意周遭的人事、景物;則自從進入東海以來,隨著四周地景的推移變化,使得我也不得不感受到,時間是真切、確實的一步步推移著的。而也或許因著東海這種推展漫步的機制(如文理大道),使我切身的感受到那"被填滿的時間",而非汽、機車等快速的交通工具,和電影場景的剪輯片段,所呈現的那種濃縮時間。

對於那段十分鐘內漫無目標的隨意取鏡觀察,我在一整片的濃密綠蔭之中,特別注意到的,是鮮艷而突兀,但又精巧的安插進來的,”花們”。經過了冬季,這個學期開始,那些往日隱藏起的開花因子,便隨著陽光的強度,一日日的活躍起來——最先開始是女宿大門外一株株排開的羊蹄甲,深紫色的花漫天搖曳如飛舞般的鋪展了大片的天空;再來則有路邊異常茁壯的雛菊、校牧室前闊氣的捧著黃金花冠的皇冠龍舌蘭;最甚者,還有管理學院旁,成叢交錯的紅白杜鵑,盛開時,僅有在雪白/艷紫的縫隙中,才看得見綠葉…。一時之間看遍了這種種,除了一日日發現到有越來越多顏色加進這十分鐘的經歷外,也使我未曾有過的了解到,春天的來臨竟可以是如此明顯而真實。

而,我原以為如此便算是感受過”時間的真實”;然而,後來更讓我感到意外的,是由春天景物轉變為夏天時,環境上的變化——今天發現到樹梢的花朵,花瓣可能開始乾枯、萎縮,明天再經過時,就會發現開始有零星的花蕾掉落路旁,更往後推,落下的花瓣數更是與日俱增;同時,取而代之的是羊蹄甲開始垂結的果實、開始飛絮的木棉花種子,和今日你我共睹的鳳凰花海。路思義教堂一側的那棵巨大鳳凰木,隨著夏季的日曬增強,枝頭就像是呼應這種熱度一般,燃燒起一簇簇的艷紅;在此,我覺得每天漸漸的看它轉變,和比起只是偶爾到路思義教堂參觀、休憩的校外人士,所感受到的”時間感”,是有著些微的差距的。他們看到的可能只是"當下的結果"呈現的時間切片,但住在校內、和這一切生成與共的我們,卻是會體察到榮衰交替、季節時間變化的,真實的”一段時間”(period)。

另外,有趣的一點是,前幾天當我拿著相機試圖捕捉鳳凰花的鏡頭,而在樹下逗留時,周遭經過的學生也零星的有人駐足,拿起手機或相機開始拍照。當下我又多感觸到的一件事是,校園內的這段"真實時間”,不只是單屬於個人擁有的,而是所有在這裡生活的人們,都可以用共同的心境去意識到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